长湖申线(长兴段)扩建工程现场,何仲文手拿设计方案,参照实物,逐一审对,不时还转过身,和同行的副总工程师姚波交换意见。烈日炎炎下,他并没察觉已经汗湿衣襟。
何仲文承认心情有点迫切。尤其是前两日赴嘉兴、台州、温州学习考察内河集装箱运输
和河海联运后,更加剧了紧迫感。浙江的水运向来发达,湖州港可以说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,尽管去年首次跨入亿吨大港行列,排名全国内河港口第二位,但对照现代化港口标准,现状并不乐观。
与国内外大港良港相比,湖州港的差距在哪儿?何仲文道出了目前存在的三大矛盾:干支航道直达瓶颈突出。由于主干航道大规模改造升级,而支线航道仍处于自然状态,等级低,通航条件差,影响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投入综合效益的发挥,制约了航道沿线经济社会发展;港口资源整合工作推进难度大。内河港口码头规模小、散,布局不合理,岸线利用率低,港口岸线资源浪费严重。规模较大、装备现代化程度高的公用码头少,没有形成核心港区,水运物流发展层次较低。水运物流园区较为落后,水运物流企业规模较小,水运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,水运物流人才缺乏。水路运输没有形成与铁路、公路等运输方式相互衔接的集疏运体系。
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湖州港发展,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提出加快内河临港产业带建设,充分发挥我市内河水运的比较优势,更好地承接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。何仲文说,现代化的亿吨大港应该是“前方有大型专业泊位,后方有大型临港产业”,但临港经济要发展,港区建设要适度超前,当前我市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跟不上腹地经济发展的水平,转型升级刻不容缓。
具体来说,就是要优化港口布局、船舶结构和运输结构,构建布局合理、快速高效、干支相连的航运体系;加强内河港口与沿海沿江港口的联运,实现河港与海港间的互通联动、既分工又合作的无缝隙对接;完善港口功能,增强经济辐射力和要素吸聚力;加强与公路、铁路运输的协调衔接,积极推动内河航运综合开发利用。
让人倍感欣慰的是,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,湖州港从航道到码头,从场地到集疏运,依次排开,新一轮的建设高潮正在上演。尤其是去年,市政府考虑到长湖申线浙江段航道扩建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专门安排了3000万元债券资金“注资”长湖申线航道建设,本金利息由政府偿还,以确保该项目顺利推进,这种“地方债建设水运”的做法在全国内河水运建设史上尚属首次。
“亿吨港只是一个新起点,大力促进我市临港产业、水运物流业发展,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,才是下一站的目标。”何仲文说。 (作者:徐斌姬)